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陈立鹏教授课题组: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陈立鹏教授课题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目前学术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实证研究偏少,量化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对于相关科学的测量工具的开发便显得尤为重要。自2021年起,我们课题组从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出发,先后研制并公开发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民族团结意识量表》和《民族交融态度量表》。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提出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论层面展开了深刻讨论。然而,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量化研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组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发出一套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为当前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的理论结构:心理学意识的理论认为,意识是人在觉醒状态下对自己和环境的觉知,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维度。其中,认知维度评估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价值观、中华民族身份的认识,强调各民族成员对待“中华民族共同体”持有肯定态度的重要性;情感维度评估各民族成员对民族团结、统一、平等的情感体验,强调各民族之间、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感情维系的重要性;意志维度评估各民族成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自觉行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高层次。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的开发及验证:首先,通过开放式访谈和专家论证,形成了具有40道题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的初测版。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共计回收1047份有效数据(样本分布在北京、福建、安徽、广西、广东、海南、江西、云南、浙江等 28 个省区市,涵盖汉族、白族、藏族、朝鲜族、土家族等 16 个民族)。最后,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测量学方法,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的正式版本。正式版量表共计18个题目,认知维度6个题目(例如,各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情感维度6个题目(例如, 我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依恋之情),意志维度6个题目(例如,每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团结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采用 Likert 五点计分方式,得分越高代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强。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的应用:本量表适用于初中及以上阶段的群体。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鉴于该量表的科学性和前沿性,已被诸多研究者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截至20238月,已被《民族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学刊》、《青海社会科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多家核心期刊文章所引用。从实践应用角度来看,该量表可为评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了解不同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及特点提供有效工具。

二、民族团结意识量表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意识的评估是检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民族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中缺乏可操作性工具来评估各民族团结意识的真实水平,因此我们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发出一套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的《民族团结意识量表》,为当前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

(一)民族团结意识量表的理论结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心理学都对意识有着深入的研究。前者认为“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而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个体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成分。因此,民族团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上的高度统一。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化和民族平等地位等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以及破坏民族团结行为的愤恨,并通过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坚强意志,是作为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来指导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民族团结意识量表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维度。

(二)民族团结意识量表的开发及验证:首先,通过开放式访谈和专家论证,形成了具有36 道题目的民族团结意识量表的初测版。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共计回收1411份有效数据(样本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吉林等22个省区市,涉及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布依族、白族、鄂伦春族等24个民族)。最后,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测量学方法,形成了民族团结意识量表的正式版本。正式版量表共计22个题目,认知维度8个题目(例如,中国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情感维度5个题目(例如,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意向维度9个题目(例如,我愿意与其他民族的成员一起工作或学习)。量表采用 Likert 五点计分方式,得分越高代表民族团结意识越强。

(三)民族团结意识量表的应用:本量表适用于初中及以上阶段的群体,在学术层面,一方面本量表适用于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也可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辅助测量工具。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可以揭示某些内外因素如何提升民族团结意识,探明其背后的内在机制。在实践层面,可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绩效评估方式,对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民族交融态度量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途径,依据其概念和逻辑关系可知,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后一步和关键一环,代表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终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各民族成员在民族交融这一进程中的态度,即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相互接触、相互融合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交融的进程。因此,我们依据心理测量学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开发了一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的《民族交融态度量表》,为当前关于民族交融态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

(一)民族交融态度量表的理论结构与内容:基于态度的理论,民族交融态度是各民族成员对民族交融这一进程所持有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成分。在认知层面上,民族交融态度指的是各民族成员对民族交融的认识和评价;在情感层面上,民族交融态度指的是各民族成员在民族交融进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行为层面上,民族交融态度表现为各民族成员在民族交融这一进程中的自觉行为。与此同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和已有研究,我们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通婚作为民族交融态度量表题目编制的主要内容。其中,共居是指各民族成员在空间上、情感上形成相互包容的共同体;共学是指各民族成员共同学习、相互了解,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事是指各民族成员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共乐是指各民族成员都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共同感受与分享快乐;通婚是指不同民族成员结成姻亲,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指标。

(二)民族交融态度量表的开发及验证:首先,通过开放式访谈和专家论证,形成了具有30道题目的民族交融态度量表的初测版。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共计回收1341份有效数据(样本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吉林、河南、上海等30个省区市,涉及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土家族、回族、布依族、白族、鄂伦春族等22个民族)。最后,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测量学方法,形成了民族交融态度量表的正式版本。该量表共计15个题目,认知维度5个题目(例如,各民族和谐共处是人民幸福快乐的基础),情感维度5个题目(例如,与其他民族成员做邻居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乐趣),行为维度5个题目(例如,我会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采用 Likert 五点计分方式,得分越高代表民族交融态度越积极。

(三)民族交融态度量表的应用:本量表适用于初中及以上阶段的群体。在学术研究层面,该量表的开发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例如,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可以揭示民族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论背后的内在机制。同时,在实际应用层面,该量表可以有效评估各地区民众对于民族交融的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四、结语

目前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量化研究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于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科学性与前瞻性的支持。今后应当多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探究促进和抑制机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实践干预。当然,我们的工具开发还是初步的和探索性的,未来根据需要我们会开发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工具,为全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尽绵薄之力。



(撰稿人:范航、薛璐璐)


版权所有©️银河国际Galaxy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D座10层

邮编:100872

电话:010-82509716

邮箱:psych@ruc.edu.cn